高二历史 关于"亚洲革命风暴"的知识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7:20:19
包括它的原因、含义、性质、主要事件
主要事件的范围、特点、性质
各事件的时间范围、爆发地点、爆发原因
哪几次事件把这次风暴推到顶点

亚洲革命风暴

  背景:英、法、俄、美等殖民国家对亚洲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亚洲国家的领土主权的完整,破坏了亚洲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使许多亚洲国家逐步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19世纪中期 亚洲各个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都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性质。

  特点
  ①双重性.从整体看,亚洲革命风暴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②属于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亚洲革命风暴没有先进阶级参加,也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许多国家的斗争都是以宗教为旗号;领导者为封建王公或农民领袖;没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革命纲领.
  ③规模大,范围广,波及众多地区.客观上起了相互支援的作用.

  19世纪上半期,亚洲已有许多国家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印度等地;其他地区,如土耳其、伊朗和中国等国的领土和主权也相继遭到侵犯,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迫切需要,资本主义列强进一步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使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

  19世纪上半期,亚洲掀起了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这包括五次大的起义: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的起义、阿富汗人民反对英国侵略军的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和印度民族起义。后三次起义把这次亚洲革命风暴推到了顶点。其中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是一次由封建王公领导的、以印度土兵为主要力量和广大人民踊跃参加的民族大起义。

  从总体来看,这些民族起义大多以失败告终。尽管各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根本原因在于这些起义均属旧式的民族解放运动,即领导起义的多为农民阶级或封建地主阶级,他们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没有先进思想指导,提不出改造社会的科学主张,不具备发展本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改造社会的目标。尽管有的起义规模大、时间长、地域广,对殖民主义打击也很沉重,但在外国资本主义和各国封建势力的联合镇压下,终究难以胜利。

  一、亚洲革命风暴
  1.历史背景
  (1)19世纪上半期,亚洲大部分国家沦为列强的殖